2014年7月20日 星期日

考不上大學是誰的錯?

(文章已於2014年7月20日信報刊登,原題為《大學學額那麼少)

文憑試考完了,莘莘學子有人歡喜有人愁。香港的資助大學學額長年維持在18%以下,自1994年起都沒有真正增加過,每年都有一大批符合升大學最低資格但無學位的畢業生叫苦連天。經過台灣太陽花學運,學民學聯方案大勝,陳方安生靠邊站,我就明白了,原來政府怕學生,怕得不讓你們上大學,寧願大把錢存進甚麼基金,也不讓你們讀書。




學生從來是社會變革的主力, 1919年的五四運動,六十年柏克萊大學的公民運動,港人熟識的六四,以及最近學民思潮推動的反國教都是活生生的歷史。現在黃之峰一考完試,政改形勢也跟著轉向。

香港社運興起十年,成功迫令政府撤回政策的就只有學民思潮反國教一次,再數就已經是23條,其他由社運界主理的多是大合唱收場,宣佈「階段性勝利」。由此可知,學生是公民社會最強大的武器,也是保護社會公平公義的強大盾牌。社會有事,各大學生會爭相發聲明,搞活動;捍衛新聞自由遊行,浸大中大樹仁等有傳理系的院校學生落力撐場;台灣太陽花學運,學聯抗議台政府使用暴力,中大和城大的學生急不及待赴台支援;資助在港台生機票的陳小姐也只有24歲,大學畢業不久,這就是青春的力量。

控制大學學額乃愚民政策

正因為學生具威力,政府才將大學學額控制在18%,此制度優勝劣敗,有助培養「精英心理」:因為遲早做社會精英,成為高收入人士,搞社運怕被人點相,影響入政府或升遷等,不如讀好書搵好工。大學生越少,畢業前途相對好,社運的機會成本增加,也令大學生卻步社運。

相反,台灣大學入學率達94.4%[1],按年齡層的人口來算,就算台灣只有1%的學生熱衷政治,就已經相當於香港5-6%的學生,學運的力量當然大了。改善教育,提高大學入學率的結果就是普通一個模走出來說話分析也頭頭是道。看看台灣爬進立法院的模特兒雞排妹鄭家純,高舉「不用性愛,反正政府每天搞我」標語的模特兒辜莞允,及在大陸發展不錯的陳艾琳,也疾呼「沒大陸紅不了無所謂,但至少我是台灣人」。這些平時搔手弄姿的藝人,無論畢業或肄業,通通都讀過大學[2]。而看過雞排妹的政治評論就知道她有用心了解過事件才表態發聲,與香港那些模或某些歌星相比大相逕庭。

為免有太多讀得書多的人滋事,專制政權都用愚民政策,並希望大學成為職業訓練所,只製造技術人才幫助發展經濟,不希望你們有思想,因為思想威脅權力。正如奴隸主只希望奴隸聰明地提高產量,讓他享盡榮華富貴,但不希望奴隸醒覺到制度的不公。

讀得書多更反政府

而且,教育程度高的人特別憎政府。中大民調顯示,教育程度越高,對特首評分越低,大專學歷的人比只得小學及中學程度的人評分平均低10分及4[3]。因此,香港雖然是已發展地區,需要更多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發展高增值產業[4]本港大學學額為已發展地區之末:經濟合作發展組(OECD) 成員國的平均適齡大學入學率超過60%,澳州、冰島、葡萄牙、波蘭更達90%以上,連發展中國家印尼也超過20%[5],但香港的資助學額二十年來只由14500個增加到15000個,一直維持在18%。這也解釋了為何即使有利人才質素和經濟發展,香港政府也寧願推出數量稀少的外國留學獎學金,推行拔尖教育,籠絡精英,也不願增加資助大學學額,不希望大家受教育。大學像架將要開走,發出「咇咇咇」關門聲的列車,想讀大學而又未上車的,是你太差,還是政府開不夠位?

其實,遏抑學額已不能遏止學生及年輕人搞社運,而且近年越搞越大。資助大學學額那麼少,私立大學學費貴且質素參差,莘莘學子苦無上流之路,對社會的不滿只會積累更深然後爆發,不會消磨。



[1]《大學指考/錄取率94.4%3年來最高 328人落榜》. 台灣 now 今日新聞. 201387http://www.nownews.com/n/2013/08/07/222224
[2]《陳艾琳反服貿:沒大陸紅不了無所謂,但至少我是台灣人》,東森新聞雲, 2014319.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40319/336361.htm
[3] 香港亞太研究所三月份民調結果http://www.cuhk.edu.hk/hkiaps/tellab/pdf/telepress/14/CE_Press_Release_20140331.pdf
[4]《阮穎嫻:勿依賴遊客  應發展高增值產業》,明報,201435
[5] OECD(2012), Education at a Glance 2012: Highlights, OECD Publishing.
http://dx.doi.org/10.1787/eag_highlights-2012-e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