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4日 星期二

港英房屋三級制完勝林鄭五級制

(本文已於2017年10月24日 明報發佈,本文為修改版

房屋問題自曾蔭權年代愈來愈嚴重,由他的「置安心」、梁振英的「港人港地」,到林鄭月娥的「首置」樓,歷屆特首均希望在房屋問題上突破既有模式。問題是「施政新思維」是否一定比以前好,還是新不如舊?
房屋階梯是1970年代已有的概念,非什麼新鮮事。今次的新猷是在「公屋——居屋——私樓」上加兩格,變成「公屋——綠置居——居屋——首置樓——私樓」,原因是中間斷裂,要加多兩級,實情是架牀疊屋。
本身所謂房屋階梯論已經有很多低效及不公平藏於其中,5級制是加劇問題。

2017年10月14日 星期六

大富翁遊戲行了100圈才加入戰團

(本文已於2017年10月14日 香港電台節目《香港家書》發佈,本文為修改版

搬出來住,對我來說並不是一個選擇。搬出來前一晚,零晨三時還在醫院驗傷,我已經是家裡最後一個搬走的人,其他人早已走清光,我比他們還捱多了好幾年。搬出來的一刻,地方雖小,租金不便宜,但我終於獲得了自由,可以過正常的生活,那是我十幾年以來過得比較開心的時間。我曾被很多人批評,年輕人應該在家裡住,多儲點錢,不應該要求有自己的私人空間,對於不明所以的人,我不以為然。

這些問題不是獨獨只有我面對的,有一位朋友跟別人合租私樓,月租16千元,他付7千元,問他為何不回家住。原來小時候,他爸爸會因為與他無關的事,將他吊起來打四五個小時,他的妹妹已經不再回家。所謂相見好,同住難,為了維持仍然可見面的關係,寧願交租也不回家住。土地問題,令良好家庭關係成了某些人奢侈品。有一個朋友是大學畢業生,跟屋企人不咬弦,問我一個床位幾錢租。我說,床位的條件很差也不安全,一個單身女子真的不要去住。


2017年10月11日 星期三

房策新猷 重中產輕窮人

(本文已於2017年10月11日 明報發佈,本文為修改版
林鄭月娥新官上任第一份施政報告大家拭目以待,矚目之處依然是房屋政策。目標清晰,就是「重建置業階梯」。階梯由公屋開始,綠置居、居屋及首置屋緊隨其後。其中綠置居為測試過後可以擴張的政策,首置屋則有待試驗。
首置屋幫助首20%入息最高的人
首置屋最大問題是幫助毋須幫助的人。首置屋上限為月入6.8萬元的家庭(單人為3.4萬元);若不與居屋重疊,則是針對月入5.2萬到6.8萬元的家庭(單人為2.6萬至3.4萬元)。根據統計處資料,以收入計他們是全港頭13%至20%有錢的人。這些人有能力買私樓,一間470萬元的二手樓做八成按揭,首期約100萬元,2.15%利率,月供約1.4萬元,佔收入27%,可以通過壓力測試,惟市面上選擇較少。不買樓者,一萬幾千元租樓則有不少選擇。若儲不到首期,將400萬元以下借九成按揭放寬到800萬元就可以了,並不需要資助房屋平賣。
收入門檻比首置屋次一級的是居屋,居屋抽籤尤其白表極難中籤,月入5.2萬元以下的家庭住屋問題也未解決,這些人在私人市場買樓有困難,租樓也吃力,有地可以合營建居屋;搞首置屋說不過去。
擴大綠置居非有利無害

首置屋關青年事嗎?

(本文已於2017年10月11日 蘋果日報網上論壇刊登


林鄭月娥在她第一本施政報告提出「港人首次置業上車盤」,林太雖無號稱幫助年輕家庭置業,但坊間總是認為與青年置業有關。首置屋上限為月入6.8萬的家庭,若與居屋不能重疊,針對的家庭約月入5.2 6.8萬,單人2.63.4萬。

這個二人家庭的收入上限在全港的數據看,是十等份中第二高收入的,是最高收入的13%20%。其實這個收入的人士,大部分非青年而是中年。月入5.2萬到6.8萬,二人計即每位2.6萬至3.4萬。查看2016中期人口普查的數字,以每月主要工作來計,月入$25000$39999的人有71%都是35歲以上人口,青年不足3成。15-34歲的青年當中,月入$25000以下的佔83%,可見所謂首置樓與大部分青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