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30日 星期二

香港特區 治安最好


剛坐飛機環繞兩次地球回來,參與學術會議、發表文章、訪問大學,順便旅遊。其中一個到訪的地方,是烏克蘭。
甫入境,便面對拉晒鐵閘的入境櫃枱,機場詢問處的職員被困在狹窄的玻璃盒子裏,差點以為她是被封印在裏頭、只得頭部的精靈。首都機場有點破敗,城市處處是前蘇聯特色。街道有破洞,晚上有街燈但不打開,到處漆黑一片。
香港沒有發烏克蘭的旅遊警示,但台灣外交部領事事務局發出橙色警示,呼籲台灣人「避免非必要旅行」。烏克蘭跟俄羅斯打仗,東面已有大片領土被俄羅斯完全控制,很多國家的領事館已宣布在那些地區不提供服務。
烏克蘭人均GDP(本地生產總值)只有約3000美元(約2.3萬港元),全歐洲最窮。打仗影響經濟,導致治安更壞(雖然西歐治安也差)。
「黑警」到處有 文明制度須長時間建立

2019年5月7日 星期二

修訂逃犯條例 商界再成關鍵


修訂《逃犯條例》如箭在弦,雨傘運動後社運界久未發市,早前的反修例遊行近年難得一見地多人。市面形勢清晰,反對聲音大,部分建制精英也不表支持。問題是政府有沒有足夠籌碼強行通過,及要付上多少政治代價。
修訂逃犯條例 打擊「習敵人」
為什麼會無緣無故修訂條例?大家已識穿,台灣兇殺案是幌子,根本不是真正原因。跟第一屆特區政府的官員傾談,原來當年已經有此提議,只是官員裏面有人反對,所以一直擱着無做。大家心知肚明,通過修訂將大大打擊香港的一國兩制及國際競爭力,官員都不想通過。
來到林鄭月娥的一屆,點解會嘗試通過?首先,有機會是習近平的意思。很多「習敵人」在港定居,中共政治玩法為「一朝天子一朝臣」,當自己的派系受打壓,且暫避風頭;自己派系重新得勢,就回到權力核心裏,香港就是那幾百個「習敵人」、大貪官窩藏的地方。本身中共有一套權力分佈的規則,現在「習大大」中央集權,自然想把反對勢力剷除,所以希望通過修例。

2019年4月23日 星期二

醫療爆煲 是嬰兒潮世代的責任


長久以來積累的醫療問題,年復年的流感高峰期、醫院爆煲、病人瞓到出走廊,如風土病一樣纏繞着香港。這一兩年去到臨界點,終於捱不住,有醫護喊叫,管理層才回過身來:「啊,是嗎?吃點燒賣吧。」
回歸以來人口增長了,醫療需求增加了,政府在2016年宣布的「10年醫院發展計劃」,總共預算用2000億元增建牀位,立法會議員郭家麒說其實未必夠,因只有啓德醫院是新的大型醫院。硬件有計劃,人手呢?近日醫委會才急急想通過放寬海外醫生進口方案,全被否決,現在就等第二輪。所有事發生得措手不及,好像問題才剛剛出現一樣。

2019年4月9日 星期二

一手樓空置稅效果有限 特首僅作狀打擊資產階級


猶記得去年6月底,林鄭月娥宣布「娥六招」。回看去年年中樓價從高位稍微下跌了一點,結束自2016年起的升浪,但近幾個月似乎又略見回升,大家都趕着入市。
一手空置量少 空置稅影響不大
9個月後,政府終於提出立法建議,向空置超過一年的一手樓開徵空置稅,稅率定在應課差餉租值的200%,即大約兩年的市值租金。發展商同地產建設商會極力反對,並開出更為寬鬆的反建議。自由黨一方面擔心實行後令樓價大跌,另一方面又指最終轉嫁買家令樓價上升,究竟一手樓空置稅會有何效果?
若政策目的是增加供應,效果並不會很大。政府統計約有9000個一手空置單位,業界數字是30004000個,就算全推供應也只是一季至半年供應量。假設發展商無辦法用其他方法規避稅項,一手樓空置稅會有短期作用;但幾千個單位推售完畢後,還得看長期供應。

2019年3月27日 星期三

提高最低工資 不一定增加失業率


尚有一個月左右,新的最低工資水平就要實施了。
201951日,最低工資將由34.5提升至37.5元。最低工資每兩年檢討一次,由工會及僱主代表在談判桌定下新的最低工資。自2013年起,每次都是加2元,除了2015年加了2.5元。今次加3元,是加幅最大的一次,達8.7%,比起綜合物價指數的升幅(5.2%),或與中低收入家庭關聯較大的甲類綜合物價指數(5.8%;註),升幅更大。
最低工資加3 似乎稍高
可是低技術服務業工種如看更、清潔員等,他們生產力提升是有限的。市場工資反映勞工生產力,在這前提下,最低工資加幅如要貼近市場,應貼近物價升幅。假設生產力無提高,算起來,應加到36.336.5元,即大約2元。當然,本身兩年前的34.5元都未必是市場價格,遠離市場愈遠,效率愈低和愈多扭曲。而最低工資政策目的本身亦不是要完全跟隨市場,而是勞工權益。

2019年3月21日 星期四

財爺脫下戴了15年的金剛圈——然後呢?


財政司長公布2019/20年度財政預算案,就像雜誌每逢秋冬要做轉季護膚專題、聖誕要做聖誕禮品專題,多年不變,千篇一律,悶出鳥來。今年的新意是:一、赤字預算;二、大灣區;三、200億元買社福舖位。幾年前去過一個學術會議,會內學者說「現在都沒有香港政治了,都是中國政治,不讀中國政治難以理解香港政治」。全港市民熱烈慶祝大灣區殺到來,快沒有香港預算案了,都是大灣區預算案,錢都用在大灣區,光談香港的預算太微不足道了。不過民生無小事,香港以財政儲備計富可敵國,千金未散盡前還是可以講兩句。
20%預算上限的來源
雖然「理財新哲學」口號猶在,但坊間對財政司長的批評,都是無新猷、無哲學,每每運用酌情(discretion)。早年因印花稅急升得到的額外收入「從天而降」(windfall),怎樣處理,沒有一個有原則的說法;香港每年派糖多少,沒有準則,財爺喜歡就派。保留做財爺最大自主性,就是一貫「哲學」。就財政紀律而言,陳茂波在2017年就任時已經說不用把公共開支緊鎖在GDP(本地生產總值)20%內,《基本法》第107條「不是每年收支的緊箍咒,而是存在一些彈性」。
這個金剛圈到底從何而來?以預算案發言計,第一個講的,原來是2002年的梁錦松,2003年又講,2006年到唐英年上場又講,2008年到曾俊華多講一次,直到2012年再提。當年梁錦松提出,是因為特區政府遇上金融風暴、樓市大跌及SARS,經濟衰退致財政緊絀,19982004年公共開支佔GDP都超過了20%,但未到21%。可是,即使多年來沒有特別說明,各財政司長還是約定俗成跟住用,自願戴上金剛圈。周星馳在《西遊記大結局之仙履奇緣》裏戴上金剛圈前的經典對白是:「如果非要在這份愛加上一個期限,我希望是,一萬年。」歷屆財政司長,一共戴了15年。

2019年2月26日 星期二

大灣區不能只重機遇 也須重實行和分配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綱要》)一出,「大灣區」頓成2019年「潮語」。政府官員和泛民政黨反應兩極,都是自說自話,牛頭唔搭馬嘴。
大灣區重點在於融合,包括法規、人才、資金的流通等。但融合必然與一國兩制衝突,這是一個解不開的結。最近幾年發生的事:銅鑼灣書店事件、高鐵、港珠澳大橋、一地兩檢、明日大嶼、獨立關稅區、逃犯引渡等,背後都是融合和一國兩制的衝突,這是香港的深層次矛盾之一。可以想像《綱要》一出,矛盾將有增無減。
大灣區融合有好處
政府着重「機遇」和「蘇州過後無艇搭」。融合有其好處。融合的好處是各處營商成本下降,便利投資及消費。在遠古年代,大陸與香港銀行不互通,就算同一名號也未必可以一卡兩地提款;現在很多銀行可以做到這個功能,便是簡單如此都需要行政及法規上各個地方配合。簡單如打電話收長途電話費,市民不是要開漫遊,就是要多買張卡,或申請一卡多號。又例如港珠澳大橋,行車要申請通行證和買三地車保。融合,就是闖大灣區如在香港,帶愈少的證件,申請愈少的批文,而不是左一個關卡、右一個關卡。

2019年1月22日 星期二

支持提高退休年齡到65歲


政府準備提高長者綜援領取年齡,引來極大反彈,所有陣營齊心口誅筆伐。
提高長者綜援領取年齡與提高退休年齡有密切關係,是世界大勢所趨。據估計,改動每年只節省約1.7億元,所以改動並非為了省錢,而是將所有政策的界線逐漸在65歲「睇齊」。話說強積金在2000年一開始的設定是65歲後才可領取,已經揭示長遠計,65歲才是政府認為理想的退休年齡。其後,201561日或之後入職的文職公務員退休年齡,已由60歲上調至65歲,所以不應覺得驚訝。
發達國平均退休年齡超過60
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2017年的平均「正常退休年齡」(領取全額養老金的年齡,在這之前退休養老金不足額)男性為64.3歲,女性為63.5歲;平均「有效退休年齡」(完全離開勞動市場不再賺取收入)男性為65.3歲,女性為63.6歲。其中「有效退休年齡」最高的是南韓,男性平均工作至72.9歲,女性至73.1歲。
OECD 36國中,真正60歲就可以攞足退休金的國家,男性有3個,女性有6個。在其中24個國家,男性都要等到65歲才可攞足退休金。

2019年1月8日 星期二

2019 仍是土地問題


2018年乃風起雲湧之年,土地供應專責小組趕在一年之末1231日的殘年急景下發布公眾引頸以待的諮詢報告。諮詢期長達近半年,土地討論擾攘多時,時事節目主持跟我說,講土地問題「講到口臭」,悶出鳥來。看來土地諮詢的一大目標「引起討論」是做到了,但「凝聚共識」又如何?記者叫我評論報告,實在,無人想2019年仍絮絮不休講土地問題。但婆媳糾紛、夫妻不和、家嘈屋閉、鄰居互斬,以上何不與土地問題無關?香港人能不為此糾纏下去嗎?
3個分析民意的方法
報告目標是整合大量公眾意見,小組提議8個選項多管齊下,合共提供逾3200公頃新增土地。公眾意見的統計有三部分:一部分是中大亞太研究所的電話調查;二是公眾參與填回來的「點心紙」;三是從各個渠道,包括公眾活動、書面意見書、請願和簽名運動、社交網絡和媒體及意見收集表格等集合討論條文作質化研究(qualitative analysis)。後兩部分由港大的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負責。
這些渠道所收集的民意中肯嗎?中大的電話調查較符合隨機抽樣的準則,能綜合沉默大多數的傾向;「點心紙」的落區部分較隨機,但有很多團體發起叫大家填表或罷填,熱心市民在這部分的比重較電話調查大。
至於質化意見統計,有人認為非常偏頗。研究中心有既定方法抓取各個渠道的質化意見,造成這部分的意見較極端的原因,可以是某些傳媒本身有強烈取態,激進者較熱中發表評論,和網上媒體及簽名運動偏向兩極化和民粹抬頭。例如,私人遊樂場用地在電話調查及「點心紙」的支持率分別是61%54%,但在質化研究的「基本態度」一項得到達92%支持度。正如美國、台灣總統選舉,就算無劍橋分析公司從中作梗,各方以媒體製造大量民意的攻防戰影響選情,因此極端的質化民意反映了數據及媒體本身特色。質化數據部分較適宜用來觀察選項的熱烈討論和爭議程度,以及除簡單表態外所引用的論點以及周邊建議,卻不適宜用作選項排序。

高球場毋須動土 郊野公園不應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