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6日 星期三

退保爭議 新加坡的啟示

(文章已於2014年8月6日 蘋果日報刊登,顧及篇幅,刪去了原本新加坡房屋與公積金關係的討論)


六月七日新加坡有數千人在芳林公園參與「還我公積金」集會,聲援批評總理因而被告的國民鄞義林,但此事並未在香港引起太大關注。事緣鄞義林發表了一篇《你的公積金去了哪兒》的博文,涉嫌影射李顯龍挪用公積金款項,收到律師信後已願意道歉刪文賠錢,仍然被控誹謗,後來鄞義林被工作的公立醫院解僱,理由是「言行不當」。此事引起軒然大波,導致六七月反對公積金集會示威不斷,在新加坡非常罕見。香港全民退保的諮詢山雨欲來,坊間焦點大都在融資及退休金的分配方法,很少研究管理問題,本文將探討新加坡公積金之例以借鑑。

第一個問題是新加坡公積金的回報比香港強積金更低。

2014年8月1日 星期五

從中策組的淪落談起 - 香港需以循證為本原則革新政策研究

(文章已於2014年8月1日 刊登)

曾鈺成批評中央政策組淪為民意調查機構,是「Central Polling Unit」不是「Central Policy Unit」,而香港也沒有高質素智庫輔助施政。筆者在英國修讀政策研究,做過智庫,深表認同,香港的政策研究質素低下不是第一天的事,在回歸後每況愈下,現在更是慘不忍睹。


圖片摘自已關門大吉的《主場新聞》


循證為本 vs 意見主導

英國的政策研究循證為本(evidence-based) 。一九九七年貝理雅當選,新工黨公開承諾會擺脫意識形態的指導,改革強調務實和策略,定下長遠計劃,決心令施政更現代化,以客觀證據為依據,制訂更好的公共服務,那就是公認循證為本的開始。循證為本的概念來自循證醫學(Evidence Based Medicine) ,凡事看證據,以可獲得的最佳證據來制定政策。

港府則沿用舊式的意見主導(opinion based) 方法,選擇性地使用證據,或選擇性地採用意見領袖、團體未經考驗的觀點來支持自己施政。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例如政府想推政策時就說外國也有類似例子。新加坡填海,香港也要填海,新加坡輸入移民,香港也要移民,新加坡八成多房屋是資助公營房屋,環境很好,間隔寬敞,卻又不學。外國閒閒地幾百個電視頻道,公共商業民間百花齊放,政府卻多發一個免費電視牌也不肯。政策移植(policy transplant) 或政策轉移(Policy transfer)是學院裡很大的課題,不是隨便舉幾個例子,喜歡就抄,不喜歡就算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