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30日 星期二

青年房屋問題的解決之道

(本文於2018年1月30日 《明報》發佈)
青年對政府的住屋期望〉(2018116日《明報》)一文提到,高達89%青年認為政府應提供更多資助房屋,75%認為政府應幫助市民取得私人業權。由於調查發現青年對租住房屋不感興趣,本文會集中探討各種與房屋相關的政策能否解決青年置業難的問題。
雖然青年十分希望政府能以資助房屋幫他們置業,但現時的資助房屋計劃不見得能有效幫助青年。資助房屋有3種:一是「綠表置居計劃」,二是居屋及房協的資助房屋,三是未推出的「港人首置上車盤」。

2018年1月16日 星期二

青年對政府的住屋期望

(本文於2018年1月16日 《明報》發佈)
講青年置業難的文章來到第四篇。前文提到八成青年希望在成家立室時置業(〈原來青年不想安居只想置業〉,2017125日《明報》),說明置業是青年所想,有調查數據支持。不過,根據人口普查的數據,近20年青年置業率不斷下降,青年不論未婚或已婚,與父母同住比率不斷上升,可見事與願違。
談論青年置業,並非鼓吹青年置業,青年期望是根據調查得出的結果,我是根據結果再作討論。至於政府應否幫助市民置業,以及是否合乎施政邏輯是另一問題,已另文討論(〈功利主義賣公屋〉,2017117日《明報》)。
本篇想探討的是青年對政府在房屋角色的看法。青年認為,政府應幫助他們置業、上公屋,還是在私人市場租住房屋?
青年認為政府有責
調查訪問1834歲香港青年,受訪者有55.5%認為政府有義務幫市民置業;高達89.2%認為政府應提供更多資助房屋;75.1%認為政府應幫助市民取得私人業權(見表)。顯示青年認為政府在置業上有一定角色。


2018年1月2日 星期二

青年置業難 仔都無得生

(本文於2018年1月2日 明報

新的一年,青年依然置業困難。我在〈回歸以來青年置業最難〉(20171219日《明報》)一文拿出數據證明青年置業率自2001年不斷下跌,並說明置業難的原因。上一代會說:「後生仔,捱下先!」也有批評青年想置業是「大想頭」、好高騖遠。另一邊廂有父母怕子女永遠追不上樓價,在子女年幼時已代他們置業。很多人討論青年置業難,但很少人討論青年置業難對社會有什麼影響。
生活質素降影響兩代人
首先,青年置業困難,延長留在父母家居住的時間,或婚後與父母同住,降低人均居住空間。附圖可見所有年齡組別的青年,無論未婚或已婚,與父母居住比率比起20年前都有所上升。最明顯是3034歲的單身青年,及2024歲的已婚青年,後者有一半婚後繼續與父母居住。相比婚後搬出去住,家庭人均居住面積減少。單身者住在原生家庭,相比起搬出去住,人均居住面積也是較小。這裏,置業難不是人均居住面積降低的直接原因;真正原因是房屋不夠、樓價太貴,置業難是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