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6日 星期一

新界東北:策略成功,論述失敗

(文章已於2014年6月16日 主場新聞刊登)

613日示威者為了抗議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包圍立法會,財委會主席違反程序,警民衝突,然後泛民議員出來維護示威者,這一切令人想到台灣的太陽花學運。原來香港人也很勇武。

不公激起民憤  抗爭制止表決

本來新界東北發展一事已經丟淡,經過66日的示威,泛民議員方如夢初醒,驚覺事態嚴重,於是加入戰團,作出多項動議,連同之前未解決的總共900項,以拖延時間,這是上星期數十人示威的效果。今個星期會議重開,主席吳亮星事先聲明,不准發言,只許動議,限制議員每人只可發言一分鐘,又亮出較剪,跳過大量動議,限制議員只能提一項議案,並終止議員討論,企圖極速通過撥款,有違會議規程。他又聲言會引用議事規則45條懲罰異議的議員,但異議的議員手揸幾十萬票從地區直選選出來,吳亮星本人則是自動當選的零蛋功能組別議員。這一切程序暴力跟台灣用30秒通過服貿同出一轍,想完全消滅代表人民的聲音,激起民憤是意料中事。       
 
其實,示威者大多和平理性非暴力,即使是爬上立法會外高處掛橫額的村民也很和平。少數示威者因為不滿吳亮星宣佈拒絕議員發問並進入表決,強行從正門進入立法會不果,後來連緊急通道的牆都爆了。這是輕微的暴力,而且激進示威者可能只有那麼幾十人,其餘都在和平靜坐。香港的社運總囿於做完就算的「無用」困境,就算十萬人包圍也阻止不了行政決定或立法會粗暴通過不義法案,與之相比,這兩次輕暴力可算十分有效,一千人就足以令泛民議員裡應外合,財委會會議被迫腰斬。你可以不同意他們的行為,但他們包圍立法會喚醒了民選議員,嚇怕了建制,暫時阻礙了撥款通過,寫下了香港公民運動的新一頁。

成功的原因,其中一個可能是黃洋達及葉寶琳都不在場指揮,這兩位分別是左右派的社運代表。上一次示威兩派因為路線不同而起衝突,往後幾日繼續對罵,焦點都模糊了。今次示威者有村民、學生、團體,大家各為其位,勇武的自覺去衝,和平的安靜坐下,雖偶有分歧,但在阻止法案通過及獲得公眾關注上,反而效果極好。即使上星期已有四人被捕,仍無損熱情,反而聚集更多人參與。以抗爭來說,今次受傷人數比以往多,可見市民為了爭取公義,願付的代價越來越大。

論述公眾利益  輿論至為關鍵

行動的媒體面相必然「暴力」,之後幾日一定有很多評論攻擊,引起部分市民反感,情況就如台灣學生攻佔行政院,民眾轉向觀望多於支持。往後幾日的宣傳重點是解釋為甚麼反對新界東北發展計劃與香港人息息相關,抓取單一重點,並將訊息傳播開去。

汲取以往反高鐵的教訓,如果只關心菜園村,宣揚農耕生活,會令很多市民覺得事不關己,所以論述必然要指向此事如何影響全港公眾利益,關鍵是中港融合。如果地是起樓給香港人住,大部分香港人會覺得發展東北合理,反東北野蠻。環保他們不關心,因為他們耕田不行山;公公婆婆被迫走他們不上心,因為那不是他們的父母。就算是漠視民意,程序不公,利益衝突,地產覇權,警察濫權也不會喚醒多少港人。香港最大的問題是房屋,如果東北發展區讓深圳人可免簽證來港,長期居住,變相一部分的樓是起給大陸人。花了納稅人1200億,用了珍貴的土地資源還不是自己享受,那是為他人作嫁衣裳,一定會結合近期大陸人隨處便溺,佔用公共資源,炒高樓價,自由行堵塞等怨憤,火上加油,不怕市民不支持。



如一年前早早不斷將這重點訊息傳播,會有更多人為你撞爛立法會而歡呼。可惜那些民間團體搞了成年,常常覺得要圍繞村民,沒有抓緊議題,結合各方戰線,一廂情願賣農耕生活,致論述薄弱,只會令港人繼續各家自掃門前雪。這是眼界狹窄,沒有熟讀公民抗命經典之故。論述做不好,白白給人拘捕,多麼浪費大家的苦心。接下來的時間將是激烈的輿論戰,傳統媒界幫不上忙,能否獲取廣大市民支持及聲援就靠這幾天大家努力。

議員裡應外合  仍須繼續努力

除了市民自發集會,廣傳訊息,議員政黨的配合也很重要,縱使有點後知後覺,最後也發揮作用。泛民議員經過第一次會議的示威,臨時提出多項動議,拖延時間,匯聚民氣。人民力量主席袁彌明更在停車場用車堵住出口,停車場也不肯開閘,怕市民攻進去,最後建制議員被困立法會,須乘地鐵離開。部分泛民議員及後到場維護示威者,指他們在和平示威,要求警察散去。不幸的是這個財委會雖然所有議員都有份,但幫拖的泛民只屬少數,其餘不在會議廳或袖手旁觀,某大政黨竟然沒有任何一個議員在場。是因為贊成東北計劃怕被發現所以缺席,想騎牆,還是覺得反正都要通過不如慳番啖氣?


今次的運動由下而上,由市民領頭再觸動政黨配合,來一次裡應外合,尚算成功,「暴力」標籤早已預料,論述明顯薄弱。近來很多惹火議題,除了新界東北,還有白皮書、網絡廿三條,未來供電選擇,土爪灣宋村聖山、高鐵延誤、政改等,香港的公民很忙,如果次次都要等市民圍立法會才動手就太遲了。議員是領袖,近來很多議題卻是讓公民牽著走。要知道大家都要返工返學睇世界盃,「出來行」的成本很高,幾波運動下來是會疲累的。議員不能總是在民意清晰時才走出來賺民意,你們是民選代表,市民授權你們監察政府和關注議題,必須更加努力,比市民走得更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