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30日 星期六

無錢買牛油(肉)的窮人經濟學

(文章已於2013年11月30日《版刊登)

早前新移民無錢買牛油(肉)有錢買正版日本高達的新聞炒得鬧哄哄,後來更有人發現戶主的家裏有智能手機、全套龍珠漫畫及最新一期海賊王。其實,早幾年已經有類似事件:《一百萬人的故事》裏面的綜援兒童擁有正版 Windows及一大堆玩具,惹來爭議。本文無意批評或研究以上主人翁是否扮窮,就當他們真正貧窮,我希望藉此文章解釋這個現象及如何脫貧。

窮人未必沒能力脫貧 只是方法錯誤
麻省理工的兩位經濟學家Banerjee及Duflo與調查員到非洲和亞洲貧窮村落進行研究,發現窮人未必沒有能力脫貧,只是方法錯誤,結果墮進「貧窮陷阱」(poverty trap)。貧窮陷阱的意思是雖然窮人努力工作,但他們的行為與日常選擇未能增加生產力,反而令收入減少,有時更要動用積蓄,最後愈來愈窮,無力自救。


窮人要脫貧,必須投資在長遠能增加收入的資產裏,包括健康、教育、擴展小生意的資金、產量四倍的神奇種子等。可惜的是,雖然人道組織已盡力提供藥物食物等各類援助,但窮人礙於種種原因,如傳統習俗、對事物的認知、經濟能力等,未有好好利用援助脫貧。
當新移民慨嘆沒牛油(肉)可食時,原來全球每八個人就有一個人活在飢餓中。吃不夠絕對是一個貧窮陷阱。在貧窮國家,很多工作屬於體力勞動,並以時薪或件薪計算。當人吃得飽,力氣夠,便可多掙點錢;相反體弱生病,便須休息看病,手停口停。因此,窮人在考慮花費時,應以營養為前提,盡可能保持健康活力,長遠地才能增加收入及脫貧。
大量非洲和亞洲的貧民每天只有少於一美元生活,但原來只需要0.21美元,就能夠攝取每天所需的2400卡路里,而當中已包含足夠的蛋白質和脂肪,所以理論上,世界上大部分窮人都能掙取足夠的金錢吃飽。
許多窮人卻說吃不飽,因為對他們來說,有太多東西比吃飽重要。他們寧願多花錢去買味道較佳但營養較差的食物,而捨棄雞蛋香蕉薯仔蔬菜等便宜又有營養的食物。他們也喜歡大事鋪張慶祝節日、辦典禮及宴會。在疾病橫行的南非,家庭成員過身很常見,除了喪失勞動力,也須花費平均852美元舉行葬禮,那足足是一個家庭40%的年收入。當調查員探訪摩洛哥的村民時,發現家家都有電視、天線、DVD機及手提電話,而且是用積蓄一點一滴儲幾年買的。他們卻說吃不飽,也沒有潔淨水,因為「看電視比吃飽重要」。
誘導他們用得其所
有些窮人沒有經濟能力,絕對需要幫助,有些卻是因為生活乏味,需要美食、電視、派對來帶給他們些微的生活享受,也無可厚非。如果他們明白到,現在小小的投資將會帶來極大的回報,他們便會吃飽一些、送子女上學、去注射疫苗和購買提高耕作產量的工具。例如,數據顯示,兩年的杜蟲治療比起一年的治療能為兒童一生增加3269美元的收入;購買0.75美元一張的蚊帳可以為窮人每年增加15%的收入;讓兒童在營養較充足的環境下成長,將大大增加未來收入。
反觀香港,社會繁榮富足,資源並不匱乏,問題是如何好好地把資源送到有需要人士的手上,並誘導他們用得其所。雖然基層人士生活拮据,社會也不吝投放資源幫助,醫療教育、娛樂甚至外遊等等一應俱全。若能教導基層如何更好地運用手上的資源,基層便能向上游,改善生活;反之,任社會如何慷慨,基層一生也只能停留在基層。制度的不平等,固然影響深遠,那亦不是基層容易改變得到的,但手上的金錢時間則可以精明運用。扶貧,從大處與微隱處着手,同樣重要。
參考資料:
Abhijit Vinayak Banerjee & Esther Duflo (2011), “Poor Economics: A Radical Rethinking of the Way to Fight Global Poverty". Public Affairs

1 則留言:

  1. 系因爲個世界系由各種各類的電視、天線、DVD機及手提電話公司 dominating 所有的 marketing, 而不是雞蛋香蕉薯仔蔬菜公司. 還有就是電視、天線、DVD機及手提電話所產生的 margin 比雞蛋香蕉薯仔蔬菜高多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