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5日 星期五

發牌風波 娛樂歸娛樂

(文章已於2013年10月25日《蘋果日報論壇版刊登)

港視發牌風波,本可以作為掀起大型群眾運動的藥引,繼而將香港的民主運動推向另一層次。雖然這個議題及如今形勢具備一定條件,但基於種種因素,筆者預料事件不會擴展成大型運動,下文將會剖析箇中原因。



公民抗命的成功要訣

西方有不少學者研究公民抗命的理論與實踐。曾獲三次諾貝爾和平獎提名的政治學教授Gene Sharp,他的著作"From Dictatorship to Democracy,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Liberation"被視為公民抗命聖經。書中指出以公民抗命手段推翻獨裁者,成功要訣是將社會各界不同利益和訴求,團結在同一陣線上,將運動由小眾推廣到大眾。這樣,才足以對獨裁政府造成足夠的損害。

以往的社運,警民衝突屢見不鮮,今次的發牌風波跟以往不同,七成民意支持成壓倒性優勢(註),不僅是泛民支持者,只看劇集的師奶也怨聲載道,連某些建制派,甚至政治班子都割席自保。此外,網上還不斷有警察及公務員,上傳職員證照片響應。

這種團結左中右建制泛民,連公務員都「睇唔過眼」的議題,前所未見。這樣「硬頸」並任由危機越發越大的特首,也是空前絕後。Gene Sharp說,當大部份民眾,都不同程度地贊成、支持或鼓勵運動進行;當連獨裁者最大的助力,公務員和警察都站到民眾的一方,在執行政府指示時故意使用策略,拖慢工作進度,或主動開路給抗爭者時,公民抗命的勝算將大大提高。

有好幾個以公民抗命實現民主的國家,都是先在開首以社會議題啟動整場運動。例如英政府壟斷食鹽,徵收高昂鹽稅,引起人民強烈不滿,促使印度聖雄甘地展開海鹽長征。這種議題切身入肉,令普羅大眾關注,亦能反映制度不公。

佔領中環「搞極唔起」,是議題的關係。今次電視發牌事件,訊息簡單易入屋,能團結社會各階層,若不能順水推舟,將公義及民主訊息推廣到平日「雞汁撈飯」的人,是極大的浪費。

「騎劫」以後何去何從

爭取發牌集會出現「騎劫」事件,評論聲音多數要求將焦點集中在爭取電視牌照上。如此一來,是放棄了將行動升級到更廣闊的層面。「騎劫」者是真心還是私心,旁觀者無從知曉。假設「一男子」仍無意發牌,民眾仍有大量籌碼在手。接下來的,是要教育今次新加入的力量,去看通整個政治制度的崩壞,並有策略地逐步將運動擴展至不同階層,以不同方式表達對政權的不滿。

話雖如此,筆者卻覺得電視牌照風波可以演變為大型民主運動的機會較小。香港人跟那些以公民抗命邁向民主的國家不同。第一,那些國家大多受獨裁政府統治,經濟條件差,人民生活苦,人身安全及自由受到威脅。與之相較,港人參與抗命的機會成本還是太高;第二,前者民眾單純,容易受鼓動;港人則會衡量自己在不同議題上的利害得失而作出不同定位。民主和發牌,對很多香港人來說是風馬牛,很難將兩者連繫。

香港本來就缺乏優秀的社運領袖,現在有了「騎劫」事件,任何政黨、資深社運家及團體更不能出面揸旗,只能在後面擔擔抬抬。王維基必須避免事件政治化才有望發牌,港視員工也會擔心若將事件由生計擴展到政治層面,有可能導致政治打壓而不獲發牌,因此,我們不能寄望港視員工帶領大家爭取民主。捉棋捉到最後一步,還是娛樂歸娛樂,香港民主之路這步棋,就算得寸,也未能進尺。

(註)香港《明報》委託港大民意研究計劃所作的調查顯示,72%受訪者反對政府拒絕發牌的決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