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0日 星期一

佔領中環,進退兩難

(文章已於2014年2月10日蘋果日報刊登,標題後改為《和平佔中的更大問題 》,主場新聞亦有報導)

戴耀廷教授24日在報紙撰文,闡明兩種爭普選的策略。他將策略分為「主動出擊」和「等候時機」兩派,雖然「和平佔中」經常表示現階段自己無篩選無立場,希望大家商討採用何種策略,戴教授卻已經幫大家定義了「主動出擊」和「等候時機」的意思和步驟,篩選了A餐和B餐任君選擇,而字裏行間他已經幫港人選了後者。




據戴教授所言,主動出擊需要掌握民意,然後由議員辭職公投來量化民意。首先,要幾位超級區議員辭職幾近無可能,看上次五區公投民主黨及民協的表現就知道,找五區議員分別辭職公投也費時失事。其次,若已掌握民意,則毋須公投。你打着「公民提名」的旗號佔中,若這是真民意,自然有人支持;若只是一廂情願,香港人愛理不理,注定失敗。

觀乎現在局勢,是無法「主動出擊」的,因為他「主動出擊」的時機錯了,當他宣佈「最快2014年七月佔中時」,林鄭見狀才施施然展開諮詢,並表明暫時沒有立場,會聆聽市民意見。「和平佔中」太快撲出,被林鄭輕鬆化解,佔中三子現時形勢處於下風,道義上沒法攻擊林鄭,惟有「等候時機」。因此,暫延佔中是權宜之計,細節可以斟酌,但AB餐市民其實無得揀。

既然時機未成熟,只好「等候時機」。2014年元旦公投反應未見熱烈,反映現階段最重要是獲取足夠民意,待公投時有足夠票數,佔中時有足夠人數及韌力,但商討日並不能達到這個目標。佔中不知不覺搞了一年有多,要支持的早已支持了。關注佔中的人,來來去去都是本身已關心民主進程的有識之士。多兩個商討日,只是塘水滾塘魚,新意欠奉,不能將本身不在射程範圍裏的人招攬,也不見得可加強支持者的韌力,反而越傾越頹。

為了令「和平佔中」出師有名,佔中三子設計了多個關卡,蹺口巉手,在論述上很難令普羅大眾明白。一般人只覺他們不斷漫無目的地傾傾傾,一拖再拖,不會明白幾部曲的用意,或者在佔領時自願綁手綁腳的提議是為了非暴力,因而無法吸納支持。好像日前民主黨宣誓佔中,由朱耀明與戴耀廷參與監誓,又會讓人誤會即將要佔中,再加上佔中後援會的衝擊,一般市民根本不知所謂何事,訊息混淆,無助推動民意。

由於AB餐都需要市民參與,齊齊商討公投佔中,民意支持必不可少。要鼓動民意,最重要是從民生議題入手。200350萬人上街,也不盡是因為23條,當中因為SARS造成的經濟低谷和葉劉的挑釁而走上街頭的可能比單純反23條的來得多。佔中的最大困局是議題抽象難以吸納支持,但民生議題容易模糊焦點,所以他們亦抗拒將議題綑綁,結果進退兩難。

此外,陳健民教授表示一直未同意「佔中後援會」的「支援」,更曾要求對方改名。如果爭取民主是眾人之事,真如「和平佔中」所講百花齊放,就無理由自認正統,唯我獨尊,
人改名,全面控制佔中進程。這種態度,或令很多本來想參與運動的人卻步。

「和平佔中」更大的問題,是它一方面鼓勵大家討論,另一方面卻窒礙了其他討論,因其包辦了普選討論的話語權,眾人都要依着其框架前行,從民主黨佔中都要找戴教授和朱牧師監誓,可見一斑。雖然聲稱歡迎討論,但其他諸如2016立法會選舉辦法的議題,或更多更新穎的爭取辦法,沒被「和平佔中」納入議程,則不受注意,無法浮面。



所謂英雄造時勢,民意是由領袖掀動的,民意不足,「主動出擊」和「等候時機」最終都會失敗。現在距離政府提出方案還有相當時間,還望有識之士能扭轉乾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