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4日 星期二

疫症與官方消息


我在〈獨裁政府大審查〉(2019813日,《明報》)寫過,大陸透過控制媒體發放官方消息,以達到維穩目的。這種控制信息的機制,除了鐵腕的逮捕民間自行發放信息的人外,還有網絡屏蔽、發動「五毛」引導網上輿論等。
當國家陷入重大危機時,這種體制的成敗得失,最能體現。例如2016年初,滬深兩市試行熔斷機制,觸發股市大跌,股市指數不能不報,維穩機器失效,民間壓力巨大,機制運行5日立即撤回。
新型冠狀病毒爆發,這肯定是中國近年最大的危機,本文討論大陸和香港政府的應對方法。

推算感染人數遠超官方數




中國公開的數字準確與否,暫時難以判斷。但透過一些簡單的統計學知識,可知一二。
例如,倫敦帝國學院有篇論文,利用大陸以外的確診個案,加上從武漢接駁境外交通數據,估算大陸在118日的確診人數大約是400095%信賴區間為17007800人)。我簡單更新了一下截至22日境外確診個案(共12例),估算出確診人數為690095%信賴區間為36001.13萬人)。官方公布23日確診個案僅830例。自23日武漢封關,不能再以同一方法估算。
129日,日本派出包機撤僑,從武漢載回206人,其中3人確診。若在武漢城內所有人感染機會均等,根據這些數字,武漢約1.5%人口確診(95%信賴區間為0.4%3.7%)。假設武漢現在人口是1000萬人,那麼染病的人應在約3.6萬和37萬人之間。官方公布同日全國確診人數約7700,疑似約1.2萬例。
以上是根據數據估算,官方數據與估算有出入,原因很多。官方公布的只是確診人數的下限,也有個案沒有明顯病徵、檢驗需時、試劑不夠、醫療體系承載量等因素。上述計算所作出的假設,也未必準確。另一方面,也可能有人為因素。武漢市長周先旺接受央視訪問,他說「作為地方政府,我獲得信息、授權之後才能披露,這一點在當時很多不理解」。有沒有隱瞞,有待查證。
這也可能可以解釋香港政府回應緩慢的原因,除了官僚體系本身的效率問題,若向外公布與疫情相關消息必須由上級批准,而不能自主靈活對抗疫情,自然拖慢進度。

新型冠狀病毒突顯獨裁政體的弱

即使政府沒有隱瞞,由於疫情本身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政府平日行之有效的媒體操控方法,一夜之間變成「狼來了」事件。平日政府控制傳媒,令國民難以籌備集體運動,使社會更穩定,例如有省市發生騷亂,政府通常立即封鎖消息。但危機來臨時,國民更需要真實的信息,當官方信息不可信,國民就會反應過度或反應不足。當廣東已經有約20單確診時,還有廣州人說「有政府不怕」、「不戴(口罩)」、「相信政府」等,這是反應不足。有些人聽了謠言相信養貓可抗肺炎,就瘋狂養貓,然後得悉原來貓會增加惹肺炎的機會,就把貓丟下街,就是反應過度。
對抗疫情時,獨裁政體的好處是一錘定音,不用聽民意,不用經過繁瑣的官僚程序,就可以下決定,如朝鮮金正恩封關一樣。做得快,有些地方違反人權自由踰越制度,換來疫情不擴散。這也是為什麼民主國家也有「緊急狀態」一例,讓政府快速調動資源下達決定。獨裁政體的壞處是信息不流通,國民難以預早防範,到不能隱瞞時疫情已一發不可收拾。

官方默許獨立採

在疫情初期,官媒聲稱疫情「可防可控」,又有醫生報告疫情,被指造謠,似乎一般人並沒有盡信官方數字,因此坊間小道消息不脛而走。
最近陳秋實律師在武漢實地採訪,引起坊間議論紛紛。由於陳秋實的採訪內容,提及武漢醫院的慘况,與官方的主旋律不一致,有人認為他以身犯險,勇氣可嘉;也有人認為他的報道竟然能在社會廣泛傳播,並引起討論,而他也沒有被扣押,必先得到官方默許,所以他是維穩體制的一部分。
這裏提出一個設想。由於疫情嚴峻,民眾對真實信息的需求急增。由於此前的種種失誤,民眾對官媒的信息已經半信半疑。如果沒有陳秋實這類消息,民眾只能翻牆去看歐美媒體的報道,而外媒的報道少不免對中國的政治制度大力鞭撻。所以政府或許寧願讓陳秋實私自採訪,提供一點比官媒更為真實的報道,以滿足一般人對信息的需求。這並不是說陳秋實自願成為維穩體制的一部分,但他可能與政府有某種默契,在不跨越紅線的前提下報道真相。換言之,「陳秋實是真心的」與「陳秋實是維穩機器」兩件事可以並存。

恐慌下口罩短缺 政府須妥善處

新型冠狀病毒傳播力強,感染人數以幾何級數上升,而且無藥可治,加上官媒發布的消息有可疑之處,謠言四起,遂令大陸以至香港市民陷入恐慌。香港近日就爆發了口罩搶購潮,有商舖宣布出售口罩,即引起大批市民蜂擁而至,通宵輪候,甚至互相指罵,大打出手,實在是一罩難求!
香港市民的惶惶然亦不無道理。香港沒有直接媒體控制,港人普遍對大陸官方消息半信半疑。連日大陸確診個案飈升,包括與香港接近的廣州、深圳等,相繼淪陷,醫學專家和社會各界不分「藍」「黃」要求全面封關,禁止曾到大陸的人入境。港府闊佬懶理,不僅沒有從善如流,而且沒有給出一個可信的理據,平息恐慌,市民只好自救。
順帶一提,有人問「發國難財」是不是市場經濟?政府應不應干預?價格是市場信號,若一種商品的需求上升,而供應跟不上,價格則會上升。價格上升令更多的廠商投入生產,從而令市場達到均衡狀態。
但是關於搶購口罩,有3點值得注意。第一,在疫症蔓延時,若口罩是保障生命安全的基本工具,政府有義務解決市民基本生存需要。第二,口罩除了減少其他人把病菌傳染給自己,也減少自己把病毒傳染給其他人,所以有界外效應,在疫症時效應特別大,確保每人都有口罩很重要,完全依賴市場分配,並不是最好。第三,在公眾陷入恐慌的極端情况,市場失靈,價格信號起不到作用,需要政府維持秩序。情况類似金融風暴時政府救市來抗衡恐慌性拋售。


 (本文載於 2020年2月4日 《明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