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5日 星期三

公共年金呃長者錢?

自政府推出公共年金計劃後,坊間反應頗熱烈,但有聲音認為是政府覬覦老人的金錢,「食水深」,有棺材本用來買公用股更划算;又認為很多人出來替政府推銷,是心懷不軌。
反對理論如下:若以100萬元買匯豐股票,每年可得5%股息回報,而且本金不會虧蝕;買年金其實只是分段將自己的100萬元收回,自己死去,本金就消失了。每年5%股息回報,比年金3%至4%的內在回報要高,而且本金還不會被吞掉,所以政府在「騙錢」。
年金用意在於對冲長壽風險
這是一個概念上的錯誤。我在〈年金說〉一文寫過,年金最重要的功能在於對冲長壽風險。老人不知自己會活到何時,太長命,積蓄花光了,肉體猶在,無錢可花;買了年金,就可以每月出糧直到離世。因此年金是賭自己會不會很長命,自認「短命種」不必買年金。
此外,不確定性影響人的決定。不確定自己何時死,用錢較緊絀,享受不到本應可以享受的生活水平,到死時又遺下錢花不完。可以確定自己死前每月都有現金流,花錢就比較自在。整個年金的設計,都是圍繞想把錢安安樂樂地花掉直到死去,而不是留下遺產給後人。
若想把錢留給後人,可與子女、年輕的親人或者陌生人訂立契約,要他們每月出糧給你,你死後就遺下一筆遺產給他們。年金不是他們應該買的產品。”
買匯豐是否比年金好呢?假設由64歲開始用100萬元買匯豐股票,現價是80元一股,可買12,500股,派息率5%,65歲開始每年花69,600元(即5800元一個月)。由於第一年派息只有5萬元,剩下要花的19,600元會蠶食本金。假設一年後匯豐仍然是80元一股,就要賣掉245股。第二年由於股票少了,賺到的股息也少了,本金會慢慢被蠶食。這樣去到90歲,本金便會耗盡。
香港人平均壽命,男性為81歲,女性為87歲。很多人會用這個數計算年金,但其實是錯的。已活到65歲的人平均壽命更長,因為這些人活到65歲時,已經有同年出生的一部分人過身。只計65歲仍然存活的組別,他們的平均壽命要比全港平均數高,因為已過身的人的壽命不計在內。
根據2016年人口生命表,65歲的男性平均活到85歲(註),女性平均活到90歲。即是說,倘若男性比起組別平均來說活超過5歲,買匯豐就抵不住長壽風險了。65歲的男性中預計有65%的人可活到85歲、44%的人活到90歲,大家可以博一博自己會不會是那44%人。
股票比公共年金高風險
認為買公用股較好的人,也忽略了買股票的風險。股票市場有波幅上落,業績不好,公司可以減少派息;萬一遇上金融風暴,股價大跌,回報驟減,譬如一年後匯豐股票跌到50元,那就要賣掉約392股,這樣不用到90歲,本金便會耗盡。對於已經無能力賺取大筆收入的長者來說,他們風險承受能力較低,心血少真的會嚇死。只要仍然存活,公共年金每月出糧幾乎是零風險。政府倒閉的機率非常低,所以不能拿公共年金與股票直接比較。
金融經濟學的一個重要發現就是風險愈大,平均回報愈高,這是因為投資者需要多一點平均回報來補償承受風險的損失。因此,投資者不應盲目追求高平均回報,而忽略投資所涉及的風險。坊間一些評論只比較股票和年金的平均回報,而不比較兩者的風險,考慮並不周詳。
年金的功能不在追通脹,而在對冲長壽風險。年金公司總裁劉應彬已經指出,市面無金融產品保證能對冲通脹風險。要對冲風險,就靠投資回報跑贏通脹,但回報存在不確定性。
年金與社會保障混合雙打
最後,我發現大眾及傳媒對年金背後的理論無興趣;有興趣的是應不應該買,並要求我給予投資建議。
有一位與我雌雄分體的流行愛情經濟學作家史兄,給諸位最好的建議就是利用公共年金與現有社會保障制度作混合雙打。公共年金買了下去就不計資產,但每月出糧計入收入。最划算的做法,是65歲長者擁有的資產本來過了資產審查線,但買了年金後就不過,足夠申請長者生活津貼 — — 根據現時上限即約115萬至133萬元(個人)或222萬至250萬元(夫妻)。買了年金,然後符合資格申請長生津,每人每月多拿2600元,男性來說即一個月8400元,前者的2600元更是會隨通脹調整的。這樣一來,活多20年的名義回報率便會有約7%至9%,應可跑贏通脹。以上做法的風險是,太多人買公共年金,導致可買的金額太小,令資產仍在審查線上。另外未來政府可以改動老人福利的門檻和派發,這是政策風險。
以上資訊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政府售賣公共年金,給市民多一個選擇,大家看風險承受能力及自己需要選擇買與不買,當中沒有強迫亦無隱暪資訊。事實上年金公司的目的不是賺錢,本身計劃盤數平手就可以。有人認為政府應將外匯基金的投資回報納入年金裏,這樣會把數「溝亂」,所以理論上是獨立運作,不涉及資助。如果說香港政府的投資回報要與市民共享,就不應止於年金,應是全香港市民派息了。若認為公共年金回報太低,大可參考私人年金、保險計劃,或者乾脆不買。
註:年金公司總裁提供的數字為86歲
(本文載於 2018年7月24日 《明報》)

1 則留言:

  1. 如果港府發行TIPS,咁年金公司同私營年金就有方法對沖本港通脹風險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