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5日 星期四

連志暉、阮穎嫻:九成提名 政改新路

(文章已於2015年3月5日 刊登)

(阮穎嫻並非九成提名方案的始作俑者,九成提名方案的倡議者為連志暉,阮穎嫻主要是提出質疑及將論點寫成文章)

第二輪政改諮詢本周六(3 7 日)結束,社會聚焦的方案大致有改革提委會,八分一提名門檻,以及白票守尾門。現在的困境是找不到一個符合八三一框架,又令各陣營都覺得有好處而且能接受的方案。

網上曾有人撰文以逆向思維打出「九成提名」這張奇牌,由於太奇,所以很少人認真討論;但認真思考,又確實有其獨到之處,提議者實在用心良苦。本文旨在拋磚引玉,帶出方案的正反討論。

符合八三一 體現公民否決權

驟耳聽,九成提名要求比五成還高,換言之,要出閘必須從1200人的提名委員會中,取得最少1080個提委提名,泛民要出閘更加無可能。但從另一個角度看,若超過120個提委反對某參選人,則該參選人不能出閘。翻查2012年選委會投票結果,梁振英、唐英年共取得總票數的81%何俊仁有1200票中的188個選委提名,即選委會中約有15%泛民支持者。如果2016年提委會的組成按照現時選委會的組成,那麼提委會內仍有約15%的提委可被視為泛民陣營。

參選人要在提委會出閘,除了要獲得建制陣營及工商界提委支持,還須得到最少三分一泛民提委的同意 (5%);換言之,泛民擁有出閘否決權。掌握實質否決權的180名泛民提委,分佈在法律界、教育界、高等教育界、社會福利界、資訊科技界、衛生服務界、會計界等非政界組別,當中不少可被視為溫和民主派。

由於只須得到5%的泛民提委同意,激進泛民是無法倒局的。這樣既可保障泛民的參與權,亦令參選人必須主動爭取溫和泛民的支持。換轉是五成提名,泛民既推不到參選者,又不能否決,保皇黨可以直接繞過泛民,因此在五成提名下泛民的參與反不及九成提名。




九成提名巧妙的地方是它完全符合人大八三一框架。八分一提名門檻,由於不到提委會一半,並不符合八三一框架的所謂機構提名和集體意志。八分一提名門檻亦代表泛民能聯合推舉一位參選人出閘,對於希望做到安全系數百分百的中央來說要接受十分困難,中央最希望能控制整個出閘名單。

九成提名並不影響中央控制大局,依然是中央決定哪兩至三位人士出選,可以防止北京所擔心的反共人士參選;只是提名須顧及泛民民意,參選人能得到溫和派及中間派的民意支持方能出選,太極端及港人難以接受的參選人會被否決。因此在九成提名下,北京須避免推出根正苗紅的共產黨員,工商界及專業界別可以安心,不用被迫支持內心反感的土共。

這個提名方案對多方都有好處:建制有提名權,地產黨有和議權,泛民有否決權,全港市民有投票權,中間派政客有出選機會,政改三人組能找到符合人大八三一框架的方案,支持公民抗命的市民也能找到下台階。經過九成提名洗禮的特首,既要得到各陣營的積極支持,又要在普選中得到廣泛的民意授權,日後面對立法會的阻力會比現在小。

九成提名有利溫和泛民  方案並非無隱憂

有人預計泛民可能捆綁投票,否決所有參選人,令香港無法選特首。熟悉香港政圈生態的人都知道,泛民沒有不分裂的本錢。多年來泛民只是越分越裂,任何人想團結泛民都是癡心妄想。溫和與激進泛民壁壘分明,提委會鮮有激進人士,要得到三分一溫和泛民提委提名是可行的。而且當建制有提名權,泛民有否決權,兩者還須依民意而行,不能輕易否決民望高的參選人,亦不能勉強提名民望低的人,體現實質的公民提名及公民否決。

對於溫和泛民,九成提名也是挽回聲勢的一著。雨傘運動過後,溫和泛民票源流失,新進的激進派本土派卻無法吸納溫和民主派及中間派的選票,這些票將會流到舉起溫和專業旗幟的建制陣營手上。2012年立法會選舉比2008的選舉,民主派多了12萬票 (增加14%),建制派多了17萬票 (增加28%)。建制派當中6萬流向傳統左派 (民建聯、工聯會)12萬是標榜中立形像的中產建制派 (新民黨、梁美芬、龐愛蘭、謝偉俊等) 。工商界的代表自由黨則減了17千票,這也是為甚麼田北俊豁出去的原因;自由黨早已失去中央眷顧,不如主動出擊吸納中間票,在功能組別外另闢徑。

溫和泛民在兩傘運動後已失去領導力量和道德高地,面對建制陣營及本土派的夾擊潰不成軍,最後能否保住立法會內的關鍵少數實在令人擔憂。其實溫和泛民選民人數眾多 (2008 2012年立法會選舉時大約有70),九成提名方案可以幫助泛民向中間派選民拉票以擴大選民基礎,並培養吸收政治人材,日後方有執政可能。
不過,九成提名也有不足之處:
一、提名門檻理應愈低愈好,提高門檻與民主平等的理念背道而馳。
二、只討論門檻而不考慮提委會的組成,似乎有欠周詳,若他日提委會改組,則九成提名是好是壞到時才知,甚至可能成為把真正民主送去地獄的快車。這個方案的前設是,提委會選舉方法不變、組成不變,就算增加各個界別委員人數,比例亦大致一樣。
三、即使提委會組成不變,隨着泛民勢力逐漸削弱,恐怕最後連提委會否決權也失去。
四、另一隱憂是建制內鬥嚴重,板塊互相牽制,大家都無法通過協商一致決定哪幾位參選人出選,結果空有提名權而無人能夠出閘。

可能是各個陣營都能接受的次佳方案

與其他方案比較,公民提名自然是雨傘運動者支持的,八分一提名門檻也是大部分泛民接受的,問題是這些方案不會成為提案。白票守尾門有等於無,因為尾門50%的門檻實在太高。改組提委會已討論多年,如何改變也不見得影響大局,跟立法會的功能組別差不多,就算變得較民主,權力制衡關係大致無變。剩下的恐怕就是原有方案。

原有方案有兩個可見的結果,一是拉攏四票中間派溫和派轉肽,硬通過方案;二是被否決,等下次。經歷過雨傘運動,如果還強行拉幾票通過當交功課,難以服眾,往後管治將更加困難。如果否決方案,行政長官不是民選,則行政立法關係依然割裂,香港勢必繼續內耗。

九成提名方案並非最佳,但可能是對於每個持分者來說都是可接受的次佳方案,是其中一個有可能令社會達成共識,解決往後五年管治問題的方法。我並不贊成或支持九成提名方案,如果有得揀,邊個想袋住先。但作為爭取民主的中途折衷之計,九成提名方案值得深入討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